余洪斌




YU HUNG-PIN

余洪斌

• 廣東梅州人,1963年出生於新疆阿克蘇

• 1990年景德鎮陶瓷學院雕塑專業畢業

• 中國雕塑學會會員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時尚學院特聘教授

• 廣東省文史館油雕院特聘研究員

• 現任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系

ARTWORKS

繪畫

秋歌

A1002 / 彩墨 275X68CM

群之樂

A2001 / 彩墨 138X68CM

這裡的秋色靜悄悄

A5001 / 彩墨 90X45CM

不思不心去之鳥

A3003 / 彩墨 68X68CM

我的家

A3005 / 彩墨 68X68CM

秋甜

A3008 / 彩墨 68X68CM

小春

A4001 / 彩墨 45X45CM

A4003 / 彩墨 45X45CM

秋之姿色

A4004 / 彩墨 45X45CM

文明的後果

BC001 / 丙烯紙本+綜合媒材 35.7X51.5CM

青春

BL005 / 丙烯紙本+綜合媒材 37.8X52.8CM

超然

BL011 / 丙烯紙本+綜合媒材 37.8X52.8CM

天上星

天樞初醒

天上星#1 / 白瓷 19X28CM

已蒙收藏

天璇冥想

天上星#2 / 白瓷 14X34CM

已蒙收藏

天璣頓悟

天上星#3 / 白瓷 13X26CM

已蒙收藏

天權仰望

天上星#4 / 白瓷 16X19CM

已蒙收藏

玉衡恬靜

天上星#5 / 白瓷 32X21CM

已蒙收藏

開陽沉思

天上星#6 / 白瓷 25X9CM

已蒙收藏

搖光我愛蘋果

天上星#7 / 白瓷、金箔、手工安金 21X26X22CM

已蒙收藏

拜花

沉醉

白瓷 22X16X23CM

已蒙收藏

迷戀

白瓷 37.5X20X11.5CM

已蒙收藏

輕吻

白瓷 19X18.5X22.5CM

已蒙收藏

傾訴

白瓷 40X16X17CM

已蒙收藏

醉花

撫琴

白瓷 42X24.5X24CM

已蒙收藏

逗引

白瓷 27X18X38CM

已蒙收藏

簪花

白瓷 21X26X25CM

已蒙收藏

霓裳

白瓷 26X24.5X28CM

已蒙收藏

婆娑

白瓷 26X14X38CM

已蒙收藏

合鳴

白瓷 39X24X22.5CM

已蒙收藏

故事

故事#4

白瓷 19X12.5X34.5CM

已蒙收藏

故事#6

白瓷 19X14X35CM

已蒙收藏

故事#12

白瓷 18X20X26.5CM

已蒙收藏

故事#13

白瓷 20.5X15X23.5CM

已蒙收藏

故事#14

白瓷 23X15X26.5CM

已蒙收藏

故事#16

白瓷 18X13.5X34CM

已蒙收藏

故事#18

白瓷 22X17X26.5CM

已蒙收藏

故事#19

白瓷 21X16X25CM

已蒙收藏

十二生肖

眾望所鼠

白瓷 16X15.5X25.5CM

已蒙收藏

牛轉乾坤

白瓷 21X19X25CM

已蒙收藏

虎虎生風

白瓷 20X20.5X22.5CM

已蒙收藏

揚眉兔氣

白瓷 19.5X17.5X25CM

已蒙收藏

生意興龍

白瓷 24X18X30CM

已蒙收藏

蛇燦蓮花

白瓷 17X15X25.5CM

已蒙收藏

馬上富貴

白瓷 20.5X19.5X25CM

已蒙收藏

羊羊得意

白瓷 15.5X18.5X24CM

已蒙收藏

封猴晉爵

白瓷 21X15.5X26.5CM

已蒙收藏

雞會連連

白瓷 21X17.5X34.5CM

已蒙收藏

十犬十美

白瓷 20.5X19X23CM

已蒙收藏

豬事順利

白瓷 17.5X18X23CM

已蒙收藏

520系列

慈佑寶島.520座頭鯨

白瓷 25X15CM

已蒙收藏

鯨彩福爾摩沙

白瓷 55X22X15CM

已蒙收藏

繪畫

了心

A3001 / 彩墨 68X68CM

已蒙收藏

小屏閑展依春日

A3002 / 彩墨 68X68CM

已蒙收藏

愛之暢

A3026 / 彩墨 68X68CM

已蒙收藏

我家陽台有春色

A4002 / 彩墨 45X45CM

已蒙收藏

情濃

A4006 / 彩墨 45X45CM

已蒙收藏

梅子綠

A4007 / 彩墨 45X45CM

已蒙收藏

創作自述-關於我的藝術

黑格爾說:「藝術起源於生活」是所指人類的某一種藝術形式或行為源自生活的遭遇,其實,能自由的表達或發自內心的傾訴,才是藝術真正的本質。正如貢布裏希(sir E.H.Gombrich) 所說的「世界上沒有藝術,只有藝術家」。

按籍貫分,我是廣東人,應該性格溫良、內斂沒有強烈的擴張意識。然而命運卻讓我出生在浩瀚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阿克蘇,並且一待就是二十幾個春秋,是塔克拉瑪幹消解了我的童年、少年、乃至春春,同時也形成了我對自己看出去的世界,與我看回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種獨特的價值判斷。

因為自小患有嚴重的語言障礙,我喜歡獨處,一個人茫茫的沙漠裡一待就是一整天。沒有水、食物,有的也只是我兒時吃過的一種小如黃豆的野生植物-野葡萄。寂寞、靜謐,四周一眼望去即是天地相連,像離自己很近很近的感覺…偶爾,有小鳥自頭頂飛過,發出幾聲略帶沙啞的尖叫聲,似乎在詢問:「你是誰?你來這裡做什麼?」偶爾,來自地平線,沙堆之後會現出一個黑點,等到越來越靠近時,炎炎烈日下,一襲厚厚的炭黑色條絨裝束,與那每一腳都有大半節踩在黃沙中的大皮靴人,會與我目光對視,一副泰戈爾又或者像列夫.托爾斯泰,不!更像是阿富汗男人的兇悍的眼光,也似乎在詢問我:「你是誰?幹嘛在這裡?」

是的,我是誰?

當我漸漸的老去,並移開了那片養育我的土地時,在我的籍貫地有著同樣的遭遇…被懷疑、被排斥的眼神:「你是誰?你不是我們的同類,”外埠人”?」這似乎讓我糾結在米蘭.昆德拉《身份》的小說中裡,就像尚.馬克一樣,內心糾結中。 在今天全球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下,藝術中”我是誰”成為了最深刻的話題,藝術從向外看轉向了往內看,這其實是回到了藝術的本源。反思我的藝術旅程,回顧我的人生,我質疑的,與我一直最樂意不斷實踐的,就是透過圖像的形式,與自己內心對話。 我沒有哲學家的頭腦,但我會一股腦兒的去看尼采、康得、傅柯、喬姆斯基…等,原因是想透過他們來瞭解自己。我有家,我自認不是什麼好人,但我很愛我的母親,我會把大年三十能待在她身邊陪她一起度過,當成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這也是我們北方人對家的理解-「娘在,家在;娘在哪裡,家就在那裡。」我以小孩做為我的藝術主要表現方式,其實是一個借題,我同時會將這一表現方式延續至我的生命終結。 十六歲,我成為了一個中小學美術老師,今天我依然在大學從教。因為過去,才有了現在,與孩子或年輕人相處,我覺得內心踏實,和對洋溢著的美好生命的欣賞,這可能是塔克拉瑪幹沙漠給予我太多死亡的記憶了,於是我喜歡生命,喜歡天地下一切有生命力的東西,這同時也是我長年以來一直使用白瓷來進行藝術實踐的理由。 我欣慰於我做到了,因為作品的每一次實踐,都將成為永恆,這是傅柯的考古學帶給我的啟發。

收藏名錄

香港藝術館

廣東美術館

廣東橋樑博物館

中山大學現代史研究中心

新石灣美術館

東莞21空間美術館

成都許燎原設計藝術博物館

四川漢博國際

廣州龍盛傳媒

TCL營銷集團

廣州美聯廣告公司
高家公共藝術顧問公司

展覽紀錄

2016 「亞洲時刻」中日韓藝術交流作品展 (東莞‧嶺南美術館)

2015 韓國京畿世界陶瓷雙年展‧國際競賽展 (韓國‧利川世界陶瓷中心)


2015 南方南方‧藝術的60種體驗展 (廣東‧新石灣美術館)


2014 「夢想飛揚」魅力藝術家大獎 (廣州)


2014 「大慈大悲」壹基金海洋天堂計畫 (深圳、北京、成都、廣州、上海)


2013 「形塑」新具象雕塑專題展 (東莞‧21空間美術館)


2013 「原道」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 (香港‧香港藝術館)


2012 東亞現代陶藝交流展 (臺灣‧鶯歌陶瓷博物館)


2012 第2屆廣東省陶藝大展 (廣州)


2011 亞洲現代陶藝交流展 (日本)


2010 亞洲當代陶藝展 (韓國‧首爾弘益大學美術館)


2010 第6屆杭州全國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 (杭州)


2009 中韓當代陶藝交流展 (廣東佛山)


2009 中日韓現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 (日本)


2009 「隱藏的和諧」成都當代陶藝家邀請展 (四川成都)


2008 景德鎮當代國際陶藝家邀請展 (景德鎮)


2008 「三國演義」中日韓現代陶藝新世代交流展 (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


2008 「中國姿態」首屆中國雕塑大展 (北京‧長春‧廈門‧西安‧上海‧廣州)


2008 「時代.印象」中國當代藝術家工作室特邀展 (深圳)


2008 「異化」廣東當代陶藝實驗展 (廣東佛山)


2008 第2屆廣東當代陶藝大展 (廣州)


2008 第4屆全國青年美展 (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8 中山當代陶藝作品邀請展(廣東中山)


2007 第1屆廣東當代陶藝大展 (廣州)


2007 景德鎮當代國際陶藝家邀請展 (景德鎮)


2006 第8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 (江蘇宜興)


2005 廣東省工藝美術精品展 (廣州)


2001 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廣州)


1991 紀念黃遵憲先生當代書畫藝術國際巡迴展 (北京‧紐約‧巴黎‧臺北‧莫斯科‧東京)


1990 第11屆亞運會體育美展 (廣州)

1990 第4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 (景德鎮)